透過新媒體,想像教育新未來!

萬物皆媒體 Jul 9, 2014

七月盛夏,各級學校正放著暑假,校園內少了孜孜不倦的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從樹上傳來的陣陣蟬鳴,但是,教育並未因放假而停止,台北市某一所國小的實驗班學生,正在家裡拿起平板電腦連線到校園雲端系統,讀著老師指定的暑假課外讀物,三十分鐘過後,學生在平板上勾選閱讀後的問答,老師則透過雲端同步看到了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

這一幕,正悄悄在發生。

從電子書包、電子白板到平板電腦,教育單位逐步嘗試將教學e化,有部分學校為了因應網路化的教學環境,架設了專屬的校內雲端系統,讓學生能夠利用QR Code掃描等方式下載教材,甚至有學校興建了一座專屬的數位天文館進行地球科學授課,這是現在進行式。

1

不過,上述都只能算是教學輔具的革新,並非真正將網路、數位、影音整合為新媒體融入教育核心當中,形成虛擬校園的概念,雖然虛擬可能取代不了實體,畢竟學校還擔負著常規養成與人格教育的重責大任,但若只是把新媒體拆開當作輔具使用,翻轉不了傳統教學的軸線,很可能就會因為城鄉問題造成落差,加上每位老師對新媒體認識程度不同,容易出現教材製作上的水準不一,更何況,談到網路上的各種應用,學生們應該比老師還厲害。

過去我們相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生有了問題,就找博學的老師尋求知識,但這樣的情況已經不再是必然,Google跟維基百科成了新世代學子的主要知識來源,信手拈來的資料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方便快速,又不用擔心舉手發問會害羞,況且,就算是「活字典」等級的老師也有資訊更新的問題,在某些領域,學生利用網路接受新知的速度可能快過於師長,「教」與「學」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通泰-002

面對如此重要的課題,當我們的新媒體團隊最近有機會進入校園拜訪教育界的朋友們時,他們也紛紛提出了疑問,對於學校在未來該扮演什麼樣角色憂心忡忡,以新媒體的角度來看,誠如開頭所言,這當然是個挑戰,但同時也會帶來許多的機會。

那麼,要如何透過新媒體去想像教育的新未來呢?

2

答案是3C+4A。3C指的是Contents(內容)、Community(社群)、Commerce(商務),過去的授課進度必須考量整體性,以班級為中心,就算程度明顯不同也得繼續,但透過新媒體,可以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Contents,進而重新找回學生的學習信心,而Community除了是建立社群機制,更大意義是去了解社群中的受眾,學校就是一個匯集教育者與來自不同階層學生的社群,其中個別與共同的需求可以透過社群溝通去挖掘,至於Commerce,則是指經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利用Z世代學生從小隨之成長的新媒體打破校園空間限制,再將學校內部的資源散播到外部,使學海真正無涯,做到4A所代表的Anywhere(何地), Anyone(何人), Anytime(何時), Anything(何物)。

舉例來說,學校的contents可以是比賽、演講、參訪、社團活動、校外教學、教學課程等,將這些資訊整合在新媒體,藉由連接校園與社群帳號建立community,讓學校各個單位及身分的人都串連在一起,引起使用者互動迴響及創作。並運用學校教室的螢幕、電子看板以及網路上的校園頻道,播送著學校的新聞、學生的活動、比賽的成績、學生的創意與創作等,讓學校以新媒體鼓勵學生學習參與,也藉此對外展現學校的學習風氣,讓家長或企業看見學校的commerce價值,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特質,達到4A的應用,這樣的概念也正是目前我們在恆毅中學建立校園新媒體的方向。

我們可以想像在未來,同樣的暑假,學生在家中手持平板電腦,閱讀著讓他感興趣的課外讀物,遇到問題時開啟骨幹網路下的雲端系統,利用語音或影像識讀進一步了解內容,三十分鐘過後,他與同樣在線上的同學討論彼此閱讀的心得,協作一份報告,將討論內容分享給老師,讓老師不只是用數字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根據理解程度制定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校方也能根據這份成果,進行更全面的教學評鑑,讓教育真正升級,培養新時代的棟樑。

3

圖片來源:

圖1: www.amplonius.de
圖2: www.careerabroad.ca
圖3: school.com
圖4: 通泰媒體官網

延伸閱讀:關於ONLINE LEARNING,你做對了嗎? 、全方位整合校園媒體:校園電視台的新想像!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