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以使用者為中心」?

科技新時代 Dec 1, 2012

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centered design)一直是老掉牙不斷複頌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是為什麼呢?它又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



【圖片來源:fotolia】

我們先來講古一下時代演進的前因後果。

1.   單一產品大量生產–>少量多樣化生產

1970年代時期被稱為「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代,此時大量生產的模式興起,雖受限於規格化,但有助於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率先提出這個論點的正是福特汽車,當時是首度發明生產線模式來製造汽車的企業,成功的達成了一分鐘一台車的高效率,讓汽車漸漸的成為大眾的交通工具,所以量產的模式也被稱為福特主義(Fordism)。此時成功的利基點在於戰後民眾普遍貧窮,市場才剛起步,很多家庭都還沒有汽車,所以這時候用降低成本的方式切入是很好的賣點。

但是現在,規格化的產品年代風潮已過,單純的「擁有」一台車已經無法滿足大眾,大家想要有更不一樣,特別且專屬於自己的商品,市場需求變的多樣化及複雜化。此時需求變得很模糊,且開始呈現分眾化,於是需要透過「了解用戶」來鎖定市場及行銷,而所謂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想也就因此變得重要。

【圖片來源: i_beta】

2.   溝通模式由單向轉成雙向

上篇「網路整合行銷全都錄」有提及:

以前廣告傳輸只有單方面,電視播什麼我們就看什麼,廣播播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其他傳統的媒體如新聞、大型看板也是一樣。然後我們來到數位蓬勃的網路時代,我們擁有的工具開始變多了,雖然方便但每天都在被訊息砲轟;現在,科技、網路、社群都已經完全滲透到我們生活中,它們開始改變了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買東西的體驗、感受品牌等等,我們開始完全的連結並參與其中,但同時我們也開始容易失去耐性,看個廣告都懶。儘管消費者總是說不出他要什麼,但是他其實一直在尋找廣告背後屬於他的行銷訊息:「What’s in it for ME?」

【圖片來源:First Capital Internet Marketing Consultants LLC】

以前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媒體較少,資訊不對稱的情況相當明顯,而這也是企業的營利所在。但隨著科技及網際網路的興起,此時企業的可信度開始變低,我們能「主動地」查看部落格的評論,接收Facebook的口耳相傳等等資訊,而不再是接受企業偏頗的單向觀點直接消費。媒體大量的增加讓資訊的主導權開始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企業該如何確保資訊的透明性、公正性來獲得「信賴」,並提供「貼近用戶」的媒體溝通方式已成為最重要的課題。

以前,你會覺得自己太不聰明而無法快速上手;現在,你可以無情的離開並怪罪於企業做的不好,這主要的轉變就是因為「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centered design)」的重要性已經大大地提升。

【圖片來源: LevelTen】

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centered design)的概念其實已經發展到許多不同的應用上,它可應用在實體產品設計、文章及影音內容設計、網站設計、視覺設計,甚至小至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菜單設計上。而其設計的重點就在於是否達到「Findable、Desirable、Accessible、Usable、Valuable、Credible、Usable」等條件,儘管這些元素沒有通用的規則來評斷,但幸運地我們擁有許多工具及方法,來系統性的幫助我們在執行的過程中能釐清使用者的思維及行為。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一一介紹多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工具及方法,請大家再敬請期待:)

下篇預告: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1- 卡片分類法(Card sorting)

zp8497586rq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