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活動應用的可能性
除了 Mobile 上的 App 外,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距離最近的加值科技應用大概就是 RFID,以及 QR code 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 RFID 如何做到虛實整合。
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中文可以稱為「無線射頻識別系統」。 通常是由感應器(Reader)和 RFID 標籤(Tag)所組成的系統,其運作的原理是利用感應器發射無線電波,觸動感應範圍內的 RFID 標籤,藉由電磁感應產生電流,供應 RFID 標籤上的晶片運作並發出電磁波回應感應器。
以驅動能量來源區別,RFID 標籤可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兩種:被動式的標籤本身沒有電池的裝置,所需電流全靠感應器的無線電波電磁感應產生,所以只有在接收到感應器發出的訊號才會被動的回應感應器 ( 例如:悠遊卡、Visa Wave、感應鑰匙卡);而主動式的標籤內置有電池,可以主動傳送訊號供感應器讀取,訊號傳送範圍也相對的比被動式廣(例如:台灣高速公路 ETC 收費機)。
在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越來越近的今天,如何在實體的原先模式上能夠透過虛擬的社群、活動帶來更創意、加值的應用,已經是不可敵檔的趨勢。更甚之,許多活動一開始便是發起於網路,再由傳統的媒體報導發酵,然後回到實體的參與活動,至最後活動結束,再重新於網路上記錄以及串起更長久的迴響。
近期國外許多知名品牌的行銷活動,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這樣的虛實活動應用方式。
今年知名車廠,雷諾(Renault)與 現代(Hyundai)皆在車展行銷裡,將 Facebook 按讚的功能結合至實體活動中。
這樣的虛實整合,可以讓參觀的群眾即時的與線上的其他好友互動、分享他們的喜好,而且比起手機輸入更加直覺、即時。以行銷的角度來看,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整合,對廣告主(車廠品牌)、行銷代理(活動公司)以及參與的消費者(實體客戶 / 網友)都是非常有趣的多方互動。
回過頭來看看台灣我們所接觸到的活動,例如 3C 展、遊戲展、電影活動等等其實已經漸漸的意識到了這樣的應用加值模式,例如:許多的電影特映贈票活動,即打出了「看預告、Facebook 按讚,抽電影票」這類的活動。這樣的應用模式已經開始萌芽,很快的我們也許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應用服務,與網路上的個人、社群互動會更加的密切!
台灣今年的 Art Taipei 2011 台北藝術博覽會也特地與 iOS App 開發商合作,推出了手機導覽的 App 應用,但是這種作法似乎有點過時了?
或許 RFID、互動影音、移動支付的整合應用,會是更加有趣的應用也說不定!
【圖片來源:flickrhive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