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出版的真相 - 搞清楚真正獲利的模式

APP Sep 26, 2011

今年數位內容最夯的大概就屬「數位出版」這個題目莫屬了,雖然現在各家出版業者、內容業者甚至是相關服務平台,如電信業等,都一窩蜂的投入這塊市場,但是這塊市場;然而「數位出版」真的有如遠見、天下、商周等雜誌這樣寫到「躺著賺」嗎?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從傳統出版到數位出版「真正獲利的模式」。

簡單的了解一下數位出版,廣義的來討論數位出版的內容以及所有形式,包含:

  • 傳統紙本轉數位的翻頁瀏覽(純電子書)
  • 更多互動與其他影音應用的遊戲 / 工具書 (App形式)
  • 更新速度頻繁的電子版雜誌(包含靜態 / 互動)
  • 其它的數位內容著作

以上這些項目統稱為「數位出版」。這些類別將在未來變得更為分渠獨立、或是越來越模糊,甚至是出現更新的應用發展確實值得關注。

再來是出版的平台 / 通路,由 Amazon 所主導的 Kindle 他帶給使用者的是「免除帶著一本本厚重的文字書,並且提供與紙本盡乎同質的閱讀體驗」,並且有著「相對最低的售價」,也就是前段所分類的「純電子書」,使用者可以省去紙本印刷、運輸、行銷等實體的成本,用最經濟的單本書售價來獲得內容。 Amazon 所長期經營的這個整合自家線上購物平台的整套流程、系統,在去年終於開始營利,證明其運作的確可行,而實際衝擊傳統出版業的的也是這一塊,因為 Amazon Kindle 的確滿足了「簡單的轉變,一樣的內容,更經濟的花費」這個對於使用者 / 消費者的利基點。

在這個模式中,最大的獲利者歸屬提供平台的 Amazon,再來是擁有內容數位版權的傳統出版業者,這一句話聽起來很饒舌; Amazon Kindle 所提供販售的電子書的「內容」是與實體出版的電子書幾乎無異的「數位版」,而不是有其它的加值應用、工具提供的同等商品。因此,傳統的紙本書出版業者只要擁有該著作的「數位發行權(數位版權)」便能將同樣的內容經過類似 PDF、ePub 的方式再次的發行到 Amazon Kindle 等平台上。這樣的再次發行對於傳統出版業者的製作壓力幾乎是零,而低價熱銷的方式的確也讓「內容版權擁有者」找到新的獲利方式。

另一端的 Apple iOS 所建立的 App 王國,使用者對於 App 所提供的「體驗」、「應用」甚至說是「驚喜」都非常的講求。對照 Amazon Kindle 提供的模式對於 Apple iOS 來說僅僅只是一個 App 而已,Apple 自家也有幾乎一樣的服務 iBook App,上面也是像 Amazon 一樣販售各類的「純電子書」。所以在 Apple iOS 上的數位出版應用同時包含了上面所描述的純電子書、App 形式、電子雜誌等形式的「數位出版」。

然而在這個王國底下的制度卻是非常的嚴苛,首先是任何在 App Store 上架的任何「內容」,除非定價是免費,否則一律必須先繳交販售價格的 30% 上架費用並按照交易次數累計。Apple 也杜絕了許多想繞道的出版者,也在今年的六月底開始實施「與同一個 App 相關的購買行為,必須透過 in-app purchase 購買,不准從外部網站購買,也不准從 App 裡面提供連結到購買的頁面」。這樣的規定對於軟體應用、遊戲、雜誌來說都算合理;但是對於擁有「內容版權」的出版業者 / 個人都相當的不划算。

有開發過相關出版品或是個人開發者就知道,如此高價位的「上架費」,除非是大型的傳統出版商、原本的行銷通路平台或是有企業基金會後台的數位內容出版者,有著較多的資金挹注能夠支持初期開銷(這部份與網路創業非常相似),在目前(2011年)的亞洲消費型態的市場之下,數位出版是一條「不得不走,但卻像天堂路一樣艱辛」的過程。

但是這也不代表在 Apple iOS 上的 App 製作是那麼的不合乎效益;在實際與國內幾家製作業者、製作工具、發行平台業者接觸後,目前的環境,大多還是會鼓勵想要擁有自己的數位內容的「內容擁有者」可以試著投入這塊市場,但是必須以不同的心態、角度來看待「獲利」這件事:那就是「行銷品牌價值」,真正想要靠賣數位出版來賺錢的方式;可能還真的得碰碰運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