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創新競爭力:美好的實體購物體驗,促進高「提袋率」(下)
在上一篇,我們引用Forrester的調查,提到了零售百貨業目前所遇到的挑戰,並且舉了幾個店家數位化的例子。
本篇將繼續觀察智慧型手機如何提升實體店內的購物體驗,以下幾個經典範例與之分享。
圖1.智慧型手機靈巧、多變的特性,非常有潛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
智慧型手機已成為店內消費者的利器
根據Google在2013年的「智慧型手機如何幫助店內購物者」研究調查報告顯示,79%的智慧型手機持有者同時是「智慧型手機購物者」,其中有17%的人,每個禮拜都一定會利用智慧型手機協助消費;而62%的人則每個月至少會利用智慧型手機幫助購物1次。由此可知,手機影響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正逐漸加深中。
圖2.79%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都利用它來協助購物
-
值得開心的是商家也因此受惠
當消費者漸漸的改變他們的消費行為時,這對商家代表了什麼意義呢?從Google的報告中,可以看出使用手機協助消費對商家來說是有利而無害,根據調查顯示,智慧型手機使用的越頻繁,消費金額也就會因此而越多,例如在購物過程中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族群,其平均消費金額,就比偶爾利用手機的族群多了高達25個百分點。
圖3.零售產業的景象將從此完全改變
以下幾項經典範例提供大家參考:
-
智慧型手機推播技術
將商品的即時優惠訊息推播到附近的智慧型手機中,既可以刺激消費者買單,也可以利用這種技術推播商品的深度故事,讓商品顯得更有質感,讓我們來看看Macy’s百貨如何運用iBeacon低耗藍芽技術進行推播。
除此之外,韓國最大的Emart超市也運用了類似推播技術,不過Emart所使用的是LED燈無線傳輸技術,必須要在有光照的情況下才能將訊息傳遞至手機,因此影片中Emart的購物車特意設置一個手機擺放處,確保手機能被光源照到。
-
GPS定位功能
Home Depot透過其所開發的「店內導航系統」App,讓顧客可以快速找到店內商品陳列展示的位子,以提昇消費者在店內購買的良好經驗。
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零售店Lowe’s,在2013年推出「Product Locator」App,同樣搭載了店內GPS功能。透過「Product Locator」App,Lowe’s宣稱,顧客可在超過數百萬的商品之中,輕鬆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時還提供消費者可以瀏覽其他人對此商品評價的功能,作為購物時的參考。
-
擴增實境
英國極富盛名的老牌百貨Harrod’s,於2013年聖誕節時推出的App,透過擴增實境的功能,讓使用者將手機對準指定商品,就能夠看到Harrod’s為消費者所準備的應景動畫:
中國「一號店」是一間雜貨網購商,為了與實體大型購物中心競爭,以及改變民眾經常到家樂福、TESCO、METRO等實體店面購買雜貨的習慣,「一號店」利用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讓消費者以每日尋找「虛擬購物中心」獲得驚喜大禮的遊戲方式,提升了高達17%的獲利!
-
條碼辨識技術
JCPenny結合了QRCode與電信業者,在聖誕節時推出了一個創意滿點的行銷活動,當消費者購買禮品後,可將祝福錄製在QRCode當中,而收禮者在掃瞄QRCode之後,則能夠將原音重現,收到最真摯的聖誕祝福!
零售業龍頭Walmart利用App的條碼辨識技術設計「Scan & Go」App,消費者掃描商品Barcode後,手機上會呈現商品資訊、相關推薦,同時也將商品加入到手機購物車當中。此App最後還能將消費者購物車內的商品轉輸出為一條新的Barcode,在經由店內的機器掃描後,避開排隊結帳的人龍,快速的結帳,完成自助消費。
實體商店雖然面臨電子商務的衝擊,但是隨著線上與線下的雙重應用,再加以各種技術的行銷搭配,讓實體店面購物有了新體驗,而這正是電子商務所沒有的「臨場體驗感」,購物中心2.0也許需要擴展的是讓消費者有更多的美好購物體驗,並不一定只是價格戰、或速度戰而已!
- 喜歡Phimedia社群小組的文章嗎?現在就來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訂閱吧!
延伸閱讀:
延伸1. 購物中心2.0:美好的實體購物體驗,促進高「提袋率」(上)
延伸2. 購物中心2.0:結合在地元素 透過互動體驗 建立生態共存感
圖片來源:
圖片1. GSMA
圖片2. Google
圖片3.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