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的閱讀翻書效果

【圖片來源:geekwall】

要談數位閱讀的翻書效果前,先來聽一個網路上流傳已廣的故事。

我們的標準鐵軌寬度4.85英呎是怎麼來的?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

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4.85英呎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

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

好了,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準呢?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4.85英呎。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4.85英呎是羅馬戰車的寬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為什麼羅馬人為什麼用4.85英呎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因為這是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美國太空梭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胖一些,這樣容量會大一些,但是不行,因為這些推進器,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然而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我也有這樣的經驗。

曾經上過一個雕塑課,我們用油土塑造原型、用石膏翻模、再翻成墨綠色的玻璃纖維,最後我們要將它上色,通常是用油漆和鞋油,然後產生黑色帶綠色銅鏽的古老銅雕效果。還不只是銅雕效果,玻璃纖維的色澤取決於膠質中所含的粉末,如果用滑石粉,就可以產生墨綠色,而用太白粉或麵粉就會產出白色,那簡直就是大理石質感了。

有一天有個知名設計師告訴我“我最受不了那種玻璃纖維仿銅雕了”,當然他指的就是我所擅長的那種效果,我不敢說話。“每個材質都有它自己該有的樣子,用一個材質去模仿另外一個材質很不可取”。

在每一個新舊交接的時代,這種模仿都會出現。於是在1919年,包豪斯(Bauhaus)學校對這種模仿作出革命,他們說“Form follows function”,沒有功能的造型是沒有意義的。

how to get ex girlfriend back

那我們身邊有哪些事物還在做這種無意義的模仿?

汽車中控台的發泡塑膠通常是模仿皮革的紋理、前一陣子還要加上“仿木紋”或“仿碳纖維”的飾板,家裡有仿木紋的塑膠地磚、身上背著仿皮革的合成皮包,前一陣子有幾台車加上一些塑膠零件,做成仿古董車的造型。當然我們還有仿高湯的化學合成泡麵湯、以色素調成鮮紅但是不辣的仿麻婆豆腐、加三聚氰胺和鮮奶油仿牛奶的白色液體、很多按鈕都不能按的仿iPhone、以及,這篇文章的主角,仿書的電子書。

其實,新的材質、技術一定有遠勝過舊的地方,當它們被委屈去模仿舊材質、技術時,那些好東西就被犧牲了。

比如,塑膠可以做得很光滑,成為好清潔又耐磨的地板,如Ikea餐廳的那種大片塑膠地磚;也可以做成固定的紋路,有它自己的美感,如VW Lupo的內裝,塑膠產生了皮革完全做不出來的材質感。同樣的,電子書可以放大縮小字形、可以動態互動、可以搜尋,但是當它做成仿書的電子書時,這些特性就都只能被隱藏在後面,成為次要的賣點,這時使用者就會有這種評語“我還是喜歡紙本書的質感”,於是電子書成為不得已的選擇,比如說得要常常搬家、得要旅行的人,就會不得已用電子書,但是他還是會買個書架,放在客廳裡當裝飾。

其實,Amazon的Kindle電子書並沒有翻書特效,它甚至沒有固定頁面概念,只是在螢幕底端有個Slide bar,讀者會知道自己讀到什麼比例。但是,很多電子書還是覺得翻書特效是它的“優勢”(就是那種會沾沾自喜寫在產品介紹裡的,尤其是童書軟體)。

上次我在車上看到一個男人把Kindle的字體級數放到大概18級,我自己也試試,發現這樣閱讀起來確實舒服多了。紙本書因為重量的考量沒法把字體放到18級,不然每一本九把刀的小說都要變成天龍八部的厚度了,但是在電子書上可以,我想,如果Kindle有翻頁特效,一本原本100頁的小書被放大成300頁,於是他每隔2分鐘得要重複看這個特效,直到300次後才完成,實在令人有點膩呢!

現在的“i世代”(一生下來就玩iOS的小孩),當他拿到紙本書時,會拿出手指在封面上滑動,而不是翻開。當我們在進行一項新技術之前,該重新想想對舊技術裡面什麼是值得留下的,什麼是值得推翻的,因為我們處在一個隨時都有點小革命的世代,而革命是換腦袋,如果只是唐朝換宋朝這種換法,那換了五千年還是換不出專制王朝。

zp8497586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