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泰首場「Phi Club 鬥陣俱樂部」 60分鐘答客問

直播、自媒體議題夯,跨界人士線上尋解套

成軍迄今11年的「通泰媒體應用」,14(日)在自家辦公室舉辦首場直播問答「Phi Club—鬥陣俱樂部」, 由總經理賴麒宇單槍匹馬親自上陣,在60分鐘內不間斷、逐一回覆報名者的提問。擁有資深媒體技術背景的賴麒宇,是國內少數參與多場直播盛事的媒體老將,目前專注耕耘企業自媒體領域,同時協助企業做數位品牌轉型,受邀主講超過上百場演說及內訓。他在直播一開始,便自嘲自己過往做媒體幕後,大多都待在副控室裡面,免不了對節目來賓指指點點,如今卻要親自面對鏡頭講上一個小時,大嘆「真是報應的時機到了! 」

「Phi Club—鬥陣俱樂部」針對企業自媒體的策略方向、操作細節、技術服務進行問答討論,希望和大家逗陣解決產業變化下的大小事,通泰企圖做出有別於時下在FB的公開直播,改在通泰自家直播平台DD LIVE 開講,形成特別的小型網聚,僅開後不久立即報名額滿。有來自媒體領域的行銷人、教育界、科技業等,提問主要涵蓋直播和自媒體兩大面向,預計未來將維持兩週一次的頻率,在線上接受大家的「拷問」!

 

想追直播熱,應先了解本質再談策略

參與者都很關心直播的策略問題。賴麒宇建議大家,在談「直播策略」之前,應先理解直播真正的意涵其實是「拉近距離」,尤其應確實做到「真實互動」,在了解用戶社群後,才會產生策略。目前台灣企業的直播內容,比較多是形式上的(如研討會、記者發表會),但直播應該是更隨興自由的!例如,有可能把產品討論會議變成直播?服務體驗設計過程可以直播?

唯有活用直播的「跨空間」、「最即時」、「互動性」三項特質,我們才可以開始談後續的策略。至於直播是否真的可以變現?賴麒宇反問,如果你有一把刀子,你會怎麼變現?是把它賣掉或是拿刀子變成三星米其林主廚?他認為,直播只是一種工具。如何變現,端視你做了什麼。

針對企業端都很敏感的績效問題,他進一步分析,我們正從工業時代邁向網路世界,在商業邏輯上也有很大的改變,資本主義時代只看獲利和數字,談策略之前要先知道可以產生多少價值。但他認為,要先利益他人,才能創造價值,也才能有價格出現,直播也是一樣的。

至於直播是否要有名人?賴麒宇說,成功的直播案例可能只是鳳毛麟角,且很難複製。不過,直播現在處「獵奇」階段,所以任何有趣好玩的事都可以在上面一試。 例如,吃飯直播一開始也沒沒無名,但韓國現在有三千多位以吃飯為內容的直播主,或西瓜橡皮筋等等,都是有趣好玩的生活小事,與名人沒有太大的關聯,如果真的想用名人,必須思考名人一旦離開你的品牌後,光環是否還會留下?

直播要成功,必須要兼顧縱軸和橫軸兩個面向。所謂縱軸,指的是前、中、後期的規劃。在過去,連續劇要等殺青後才開始宣傳,但現在即使劇本還沒開始寫就可以開始曝光,所以,在活動確定的當下,就是直播前期的開始,記得善用內容來提前與用戶交流!

直播中期,就是指直播當下要把互動的可能性拉到最高,與用戶的距離才可以縮到最短。直播後期,則是把內容摘要和社群做溝通。至於橫軸有哪些要素呢?包括特別強化內容,且一定要有互動性、虛實整合,最終才是品質和技術的問題。

企業高談績效之際 切記別忽略感覺

另一個近來很夯的議題-「自媒體」, 有人提問B2B 的自媒體官網呈現方式,會和B2C的差異很大?賴麒宇認為,唯有「產業別」的不同,才會影響差異。用內容經營社群完成商務,這個核心的要點不會變,重點是經營社群,所以無法用B2B與B2C比較。在設定自媒體的效益評估時,如果企業只把目標停留在銷售,將會只在銷售裡頭打轉,應該用社群來看最終的商務可行性,就會產生很多變化。至於如何評量內容的成效?他認為大家太習慣資本主義的數字評量機制,卻不相信自己的感覺,應注意無效數字的出現。

此外,在負責自媒體的同仁特質上,須具備跨界的知識,且在內容和商業上要有基礎,相較於管理者,他認為執行者才是關鍵,在自媒體轉型略具成效的公司時,會發現都是執行者對自媒體必須有相當程度的理解; 管理人才則通常離社群和市場很遠,因此可以顛倒過來,由接近市場端的同事作為資源分配或調配者,管理者變成資源支援者。 

第二場12/28舉辦,持續追究「影音」議題

「Phi Club—鬥陣俱樂部」希望傾聽大家的需求,首場並未限定討論主題,開放報名者自由提問,除自媒體和直播兩大議題受到歡迎之外,還有諸多面向包括:未來零售、品牌轉型、影音策略等也是大眾所相當關注的。為了維護直播的高互動性,未來通泰將持續採限額報名,每隔週討論不同的主題。「Phi Club—鬥陣俱樂部」第二場預計於12/28(三)14:30-15:30 舉辦,延續討論「影音」議題,報名連結: https://goo.gl/forms/oFOl0j43OCy2EeHJ3,相關訊息請密切關注通泰媒體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