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自媒體,影音依舊搶奪先機!

為了因應互聯網、影音、社群網路的巨大變化,各大品牌也運用了影音媒體、O&O 或社群媒體互動等方式,並為自身品牌曝光知名度或加強品牌形象。

優先從消費者的角度創造獨特、原創、充滿力量的品牌內容,將人的故事和產品的故事自然地連結。

創造自媒體,可以是品牌、可以是個人。

圖1. 自媒體與用戶溝通,可以是任何形式,甚至創造一種新的信息連接形式。

  • 華爾街日報 「Make Time」

華爾街日報去年花費數百萬美元,推出全球形象廣告「Make Time」,找來嘻哈歌手 Will.i.am 與時裝設計師 Tory Bruch 等擔綱代言。

美國知名嘻哈團體「黑眼豆豆」的原始成員 Will.i.am 早在 2011 年時,就破天荒跨界被 intel 延攬,成為該公司的創意總監,同時也兼具多重身份、跨產業的創作者,雖然是 intel 的創意總監,但在大企業中,卻是擔任如創業者般的創新經營者。

設計師Tory Bruch的推薦中則更強調,「訂閱華爾街日報,是讓自己跟一群有強烈企圖心的經營者在一起。」

影片1. 華爾街日報 2015 全球形象廣告「Make Time」

  • 運用媒體翻轉個人品牌

網路影音的普及,無國界的網際網路平台,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網路去宣傳自我與打造個人的品牌。不管是在 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錄製小影片或長期關注並分享各文章或知識,都可以加深他人對於自我品牌印象,更或者可以成為自己的一份網路履歷。

  • 中國一夜爆紅《穹頂之下》

可說是去年在大陸最火熱的影音《穹頂之下》,主要背景為大陸中央電視台離職記者柴靜,因為照顧新生女兒而對大陸霧霾天氣更加警惕敏感,進而自費約100萬人民幣(約500萬台幣)進行長達一年時間的調查採訪,跨國了解霧霾的成因與解決途徑。

調查報告視訊《穹頂之下》推出後立刻造成爆炸性效應。

然而引起轟動之處,除了本身的口才與經驗條件下,再來就是這段總長103分鐘的視訊,多數看過視訊的人都感動於一個更「故事性」的關鍵:這是一個母親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

一個母親,一年的調查,揭開了這中國夢的殘酷代價,並用個人與團隊的合作透過影音的力量,讓全中國人民再度聚焦在空氣汙染和霧霾上,希望大家有更多積極的行動與具體的改善方案。

影片2. 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

  • 個人最大的資產是什麼?其實就是你自己!

奧瑞岡大學商學院渥爾索體育行銷中心(Warsaw Sports Marketing Center)的執行長瑞克.波頓(Rick Burton)指出:「25年前,一個運動明星或藝人可能是收入非常好的員工,但今天,他們自己就是事業,而他們的顧問也很精明地識出這點—這些人不只是員工,更是一家家公司。」

很多年輕人透過影片的方式,發展出獨特的自我品牌,並讓大家快速的認識自己,也為自己創造出不少的機會。

  • 翻轉公司品牌、個人品牌,必須善用影音

Phimedia 總經理賴麒宇 指出 未來的品牌絕對離不開影音,所以影音的下一個階段,我們該怎麼善用影音呢?在應用和服務上,是不是有更多還沒有被挖掘出來的爆炸性發展,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包含直播的熱浪還一直在,而直播真正的價值、真正的本質,其實都還有一段路要走,難道單單只是市場上正在討論的「直播+社群」或是「直播+媒體」嗎?

有了互聯網之後,隨時隨地在任何時間空間上,都是能夠時刻連上網的,過去的影音我們若把它當成是媒體和內容來看,都還是很少思考到用戶在什麼樣的當下正透過影音與我們溝通,未來我們是一定必須要從場景上來下手,必須深入用戶的場景,去找到對應的方式來和用戶真正有效的溝通方式,這無疑是品牌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影片3. Phimedia  總經理 賴麒宇 談「未來影音」

另外 遠見創意製作創意長 楊棟樑 表示,雖然影音已經無所不在,不管是紙媒或是影音媒體,都在思考著如何讓影音更突破,隨著 AR、VR 等等各種新興影音成像技術的興起,所有的影音變成氾濫, Best is not enough,所以我們該做的不是 Best,而是該做 Only,才能在影音市場生存,也才能影響他人。

製作影音重要的關鍵,只有影像已經不夠,尤其是體驗這塊, 比方說AR,除了看到還必須讓他聽到讓用戶的身體擁有各種感受,如何去想像使用者情境是最重要的。

像 紐約時報和 ARTE 德法公共電視台皆透過互動的方式去體驗影音,尤其紐約時報正在做能夠落實商業模式的 Brand Studio,這一點就做得非常好,因為未來的媒體都應該會漸漸地消失,媒體應該是被人用來運用交互互補的管道,例如 Facebook 直播的興起,並不會完全取代傳統電視媒體(例如:BBC),觀眾其實是多方觀看,選擇自己最熟悉以及最有興趣的觀看通道,等於說沒有任何一個影音媒體能夠獨立存在,而是彼此共生共存。

影片4. 遠見創意製作創意長 楊棟樑 談「未來影音」

如今不僅只有公司有品牌,每個人都代表著獨一無二的品牌,然而與用戶的互動也影響著品牌的持久度,除了內容以外,如何讓用戶能持續的關注,需要用心經營使用者體驗這方面,才能將品牌更上一層樓。

 

延伸閱讀:

不以電視為中心,CNN的影音佈局

廣播電台數位化後下一步? 談電台創新

不知道這兩項,別說你懂 O2O!

不做自己的媒體,別說你要經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