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救災,互聯網也盡一分力。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爾 7.8 級大地震,死亡人數最保守估計為7,000 人。

這次尼泊爾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是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 1.4 倍,尼泊爾都加德滿都谷地近 90%的建築物在地震中塌毀。

圖1. 地震對照圖—帕坦。圖片來源:Ultimas Noticias、赤子之心闖世界部落格。

在這樣毀滅性的災害中,全世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水、捐食物、捐物資,但災區的災民,以及關心災民的人們最想要的-是一則報平安的訊息。

在過去幾十年裡,凡是經歷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後,受災群眾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報平安。爭先恐後聯繫身邊的朋友、親人,因為等待時提心吊膽的滋味是最折磨人的。

一名組織的女發言人 Anna K. Nelson 曾表示,努力恢復聯繫管道是救災中人道主義的重要動作:「在救災工作中,比起想要喝杯水、吃點東西、睡覺時蓋張毯子這些民生需求,災民更想知道的是他的丈夫在哪裡、孩子是否安全、母親是無恙。這就是為什麼致力於恢復與外界的聯繫如此重要。」

2001 年在紐約發生的 9​​11 恐怖襲擊仍然歷歷在目,當時城市的電話線多已損毀,突如其來的攻擊事件造成莫大的慌亂,群眾無法與親友聯繫,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城市內的尋人海報。

經過時間的洗禮,現今的技術和社群媒體改變了個人及團體的通訊方式,訊息可以更快速的傳遞,包括災後的資訊流動。而這樣的改變顯然在尼泊爾震災中也起了作用,許多科技公司甚至推出 App 讓使用者與他們在地震圈驚慌失措的朋友及親戚聯繫

 

圖2. 地震對照圖—斯瓦揚布拿寺。圖片來源:Indian Express、赤子之心闖世界部落格。

Facebook  “Safety Check”

在去年(2014) 10 月時 Facebook 便推出了 Safety Check,讓身在災區的使用者可以透過社群平台發布自己的安全狀態,這項功能在這次地震災情嚴重的尼泊爾派上了用場。

Arjun Vatsa,27 歲,一個住在紐約的企業發展顧問。星期六早上,當他透過新聞得知地震消息時,發了瘋的擔心 20 幾位現在住在尼泊爾的印度同學。

他快速的登入通訊軟體 Whatsapp、Facebook 及新聞網站,這時 Facebook 的 Safety Check 被啟用了。

系統會根據使用者的狀態、定位數據,告訴了 Arjun Vatsa 哪些朋友可能位於地震區,多少人已被標記為安全;同時亦會聯繫位於災區的使用者,讓他們可以在 Facebook 上將自己標記為安全,並透過此社群平台將訊息散播出去。

「當有人標記自己為安全時,Facebook 就會自動顯示通知,這項功能實在非常有幫助」Vatsa 說「這是另一個使用社群媒體非常好的方式,當災難發生時,這樣的資源數據變得非常有用。」

Facebook 表示已有數百萬用戶在尼泊爾、印度、不丹和孟加拉標記為安全,在週一下午,他們的安全狀態已經轉達給數以千萬計的人。

圖3. 用戶都可以登入網址,即可查看身處該區的親朋目前安危,亦可以主動發出「報平安」的訊息。

Google  “Person Find”

Google 和紅十字會採取了另一種做法,推出 Person Find 工具讓雙方提供資訊。

Person Find 收集地震災區失蹤的民眾資料建成資料庫,截至週一下午已編製出 1,385 位失蹤人口的名單,而其中 241 人登記為安全;截至週一晚上,Google 大約追蹤了 6,300 位災民。

圖4. 提供資源及平台讓各地使用者建立資料庫,不僅讓其他國家的人更快確認親友消息,也讓需要救助的災民可以立即反應,盡快得到協助。

Google 的資料庫可供兩方輸入,想尋找親友的使用者可以輸入災民的名字、相關資訊及照片到 Google 的資料庫;在災區的使用者可以在資料庫中登記表明自己就是受尋找的人、正在協尋該災民,或是有理由相信該災民現在仍然在生或過世。Google 不會審查及驗證數據。

其實這個災後線上數據庫早在 2005 年卡翠娜風災便由當時的志願人員建立了,因為災後混亂的情況使得相關資訊及失蹤人口搜尋清單十分片段又凌亂,因而建立了中央數據庫來統整所有資料。

此後在 2010 年海地大地震、2011 年的日本大地震、2013 年波士頓馬拉松炸彈襲擊案及 2013 年四川雅安地震都被廣泛應用。

現在,Person Find 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或是發送名字到指定的手機號碼,統一集中所有信息,使用戶不必去尋找多個來源;非政府組織亦可以將 Google 的 Person Find 嵌入自己的網站上,讓更多的使用者看到,令搜救行動更具效率。

Person Find 的產品經理 Payal Patel 表示,這是一個公開向大眾開放的工具,其他的開發人員或組織可以援引來使用修改,它支援尼泊爾,印地語和其他幾種語言。「我們對災難的發生感到非常難過,而這只是盡我們之力嘗試提供一點幫助。」

同樣的,通泰媒體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將尼泊爾震災的訊息傳達給更多的人,能出一分力是一分力。

天佑尼泊爾

 

部分內容譯自《New York Times》APRIL 27, 2015, 《Google and Facebook Help Nepal Earthquake Survivors and Contacts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