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內容,是該重視了嗎?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改變了使用者的習慣,收看內容的同時不再只是專注的看著螢幕!

行動載具的便利性與普遍,讓客廳不再只有電視螢幕,使用者同時看電視、同時上網的比例日趨升高。

長期關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連結趨勢,在過去有豐富的媒體經驗工作者 賴麒宇 先生,出席了首屆「台北國際短片電影節」暨第四屆「 BIG Media – 行動大未來」趨勢論壇特別提到多頻互動的趨勢發展。我們對這次的談話做一個整理與大家分享!


左至右:民視新媒體部 王智應、通泰傳媒總經理 賴麒宇、Yandex General Manager & EVP Mobile, Sebastian-Justus Schmidt。

網路 vs 社群 vs 收視率

賴麒宇表示,在美國的媒體趨勢訪查行程的觀察中,發現電視台某日的收視率無預警地激增,經過各層研究與分析發現該時段正是當紅影集 CSI 新一季的開播,而同時間知名社群網站上對於 CSI 首播的大量討論,極有可能是造成高收視的原因。

這個現象,讓電視台發現了社群的力量對於收視率的影響不容小覷,而同時收看節目並於社群網站上討論的使用者也不在少數。這個趨勢說明了,廣告主在未來可能投遞的平台從「電視」這個昂貴的「買時間」的模式中解放了!網路、行動網等複合載體的投遞可能更有效率、更為經濟!

無可阻擋的社群力量必定是發展行動內容的助力,利用關鍵字的搜尋,讓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內容!但茫茫網路海,該如何讓使用者找到你的內容呢?賴麒宇則在下面提出了許多可供內容業者與廣告主參考的方向。

將對的內容,傳達給對的人
雙螢、或是三螢(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視螢幕)並存趨勢已正在發酵,利用即時同步的特性,內容業者可將節目中無法詳盡說明的細節傳送給使用行動裝置上網的用戶。也就是廣告能夠舒服的、適合的、恰到好處的推撥給需要的、潛在的收視者。

例如:用戶現在正在觀看有關豹貓的動物節目,但由於電視節目的長度有限,因此無法更深入細節地討論豹貓的特性或是演化歷史,這時如果手中的行動載具接收了由電視發送的豹貓詳盡資訊;如此一來,在節目過後使用者還是可以繼續瞭解有關訊息,且節目的價值就不只有播出時的一次性。

或者,將節目內容中出現的置入商品,同步發送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創造消費意願與商業價值。在偶像劇中看見了女主角使用的商品,覺得很心動!這時如果同時在行動載具上收到了商品資訊並附上購物連結,想必手一滑就馬上結帳了吧!當然,還有更多內容應用可置入多頻互動的機制上,增添看節目的趣味與使用者的參與度。

那廣告主還在等什麼呢?

台灣環境不同…

歐美地區數位內容的發展已趨成熟階段,上述觀察內容皆為歐美國家的現況。智慧電視的普及與使用者的收視習慣尚有段差距,但在不久的未來,數位使用者將越來越多,現階段內容商與廣告主的考量應著眼在未來「數位網民」使用習慣的發展。

社群力量分散(美國都是 twitter)
目前台灣活躍的社群網站為 Facebook 與 PTT 討論版,但由於 Facebook 設有粉絲專頁可讓電視節目或是品牌成立與喜愛粉絲的溝通管道,因此較能觀察社群活動對於節目的影響。

最近台灣偶像劇播出的同時,劇組在 Facebook 上成立男女主角的個人帳號,讓許多收視觀眾加為好友已增加融入劇情的真實感;劇中不時也使用 Facebook 做為情節需要,更隨時在 Facebook 更新資訊與節目播出前的留言叮嚀,甚至男主角代言的品牌也一併做了介紹!

該劇於最終完結篇時打敗了同時段的偶像劇,拿下收視第一,社群的力量應該也是造就高收視的要角之一。

台灣真正的大宗收視戶還不是很「數位」
2012 年定調為「數位元年」的台灣,數位環境尚在萌芽的階段,但數位趨勢已從歐美地區慢慢擴散至台灣。

電視台正面臨轉型的過渡期,收視用戶的轉移勢必也會將廣告主的重心跟著帶走;該如何在這個過度階段做好調整與轉變,內容供應商在產出內容的同時顧及行動載具的用戶、廣告主將預算投入行動廣告上與內容結合,讓行動載具上的廣告行銷應隨著使用者習慣的改變而調整投放節奏與目標對象,置入分析機制將使用者喜好紀錄,不但能提供適合的內容給予使用者更能精準地將行銷成本發揮最大效益。